共有还可以划分成笼统共有和股份公司的共有。
总的来看,地理学界反对严重依赖数学模型的新经济地理学。克鲁格曼一直生活在争议中。
这次浪潮借鉴了经济学工具,引入了外部性等概念来分析城市的区位格局。但是这种分工并非永远不变,在某个时期,北方在高工资的压力下,创新水平不足,经济逐渐衰落,南方则乘机崛起,调整了国际分工水平。他的心灵无家可归,谁也不知道,这个还很年轻的专栏作家会不会有一天又做出全新的经济学突破? 进入 梁捷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新贸易理论 克鲁格曼 。这一过程不断地循环往复,进一步发展,不同区域或者国家间之间工资差异将越来越大,最终不可持续。80年代末,著名商业学家波特刚刚写完《国家竞争优势》,极厚的巨著,因为引用过克鲁格曼的研究,所以寄出一本给了克鲁格曼。
毕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流动较为困难,但生产要素可以通过商品贸易而不断流动。他答应了,当时他的合作搭档就包括了同样年轻的天才经济学家萨默斯、曼昆等,前者后来成为了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,后者成为目前最畅销经济学教科书的作者。工厂倒闭,厂房空了,厂租急跌,对住宅楼市也有负面影响。
然而,目前中国的央行还没有建立好一个不需要管这些政策的货币制度。美国最近公布的第三季消费下降数字很不妥,因为雷曼兄弟事发后只占这第三季十多天。目前,楼价跌得最少的是上海,而上海的优质楼价下跌甚微。我想:曾几何时,不是说要搞经济转型吗?不是说要淘汰劳力密集的夕阳工业而走向高科技的发展吗?怎么一下子又变了卦?老人家快要气死了,说说笑,发一下牢骚,或可延年益寿。
然而,研究法例的效果是我的专业,学术的尊严不容许我说假话。是赶工的季节,但自十月初起形势恶化,门前冷落车马稀,我因此推断:如果北京不迅速大手处理,在未来的农历新年之前——近农历除夕之际——神州大地会再出现工厂倒闭潮,使工业区的已经出现问题的治安急转直下。
立刻取消新劳动法,取消最低工资,肯定会帮助,虽然可以帮多少很难说。进入 张五常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房地产拐点 。停产、减产、没有注册而失踪的无数,公布的八万多工厂倒闭是低估了。楼市也真顽固:这里那里交易要加税,谁可买谁不可买有规限,利率加了多次,借钱诸多留难,百分之七十的住宅单位要建在九十平方以下,廉租房要拜香港的难民时期为师……打了大半年,终于把楼市打死了。
形势不利,通缩出现肯定是烦上加烦,所以逼着要再用佛老之见。我和太太不是什么慈善家,但认为吃少一点无所谓,见到需要帮助的人,没有手软过。令人睡不着觉的故事,罄竹难书,篇幅所限,这里从略了。当时正在打,乱打一通。
转说楼市,像中国那样的国家,经济发展主要靠工业支持。这是因为住宅用地的供应早晚增加的预期,会受厂房空置的影响。
我说过,经过数十年的观察与思考,我不同意佛利民支持的无锚货币制,不同意以货币政策或调整利率来调控经济。我认为演变到今天,新劳动法的主要困难再不是初时的第十四条,而是劳资双方的关系正在急剧恶化。
这是说,如果北京知道怎样处理,做得快,做到足,还是出现我担心的负增长的话,地球的大萧条会比上世纪三十年代严重。有幸有不幸,机会存在,好些劳工成功地打上去,生活改进了。另一方面,在这个时候撤销这些法例,不明事理但还有工作的工人可能吵起来。屋漏更兼连夜雨,地球风暴真麻烦。因为人民币的处理不当与新劳动法的引进,国内无数工厂关门主要是在地球金融风暴之前出现的。不容易,因为通缩之势已成。
应该大事庆祝一番才对,怎会叫起救命来了?也是几天前,国内某报的标题说北京要鼓励劳力密集的工业,增加就业机会云云。想想吧:无论工人回乡耕种(据说不少)或失业,他们空出的床位,是楼市少了支持,而老板失踪是更大的支持损失了。
很不幸,非常不幸,地球的金融风暴对中国工业带来的不良效果,比我此前估计的严重。我的主要本钱是经济分析得准,地球史实知得多,动笔写点文章,解释与推断因果,是我可以帮助劳苦大众的最佳方法吧。
不久前建议北京取消楼房买卖的所有税项。一般而言,工业遇难,中国的楼价不会出现奇迹。
但像中国那样的国家要发展起来,有多个穷国参与竞争,别无善策。整国的高楼大厦、公路、大桥等都是令人哭得出来的劳工血汗建造起来的。北京不要学香港的官员那样,大叫大嚷地吓死人,但反应要快,要果断,看准了治方要下重药。试行推高此率,在今天的形势下,央行会发现不是那么容易。
每次依理直说都给网上客骂个半死,但历史的经验说,热情是换不到饭吃的。在国内的飞机上见乘客手持报章的大字标题:「政府救市凶猛,楼市坚冰难融。
不容易找到一个比我更关心劳苦大众的——抗战期间我比他们还要苦,苦很多。一个像中国那么人多,人均农地极少而天然资源又乏善足陈的国家,大事发展工业是唯一的可靠出路。
这些可以舒缓楼市的劣势,要有奇迹,工业一定要转头回升。不明显的,但不可能错,是楼市两年前的急升,炒作之外,一个主要原因是工业发展的形势好,鼓励了市场对楼房需求不断上升的预期,而这预期今天是改变了。
这里要说明,我急着查询的只是工业的重灾区,其它没有时间顾及。目前只减了一小点,怕什么呢?不久前也建议北京大手减息,一手减两至三厘吧。不久前说六个月后中国可能出现通缩,这推断今天不变。赌他一手吧:央行要设法把通胀率推到百分之五至七之间。
这些现象是因为上海主要是一个商业城市,还有国际的商业人士支持着。期望地球风暴会很快地平息是不切实际的看法。
经济不景有不同的性质,不是所有不景通胀都可以协助,我认为这次是可以帮一点的。滥发钞票可使通胀大升,这不对,但要增加通胀率两个百分点──过了关容易调整的──在目前的形势下很不容易。
目前减了三四次,每次减幅小,怕什么呢?十次减息,加起来减两厘半,比不上一次过减两厘半那么有效。更远为低估的是百分之四的失业率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